上海大学Physics Colloquium 暨研究生院“泮池讲坛” ——中国磁约束聚变的现状及发展

创建时间:  2019/10/28  张晴   浏览次数:   

2019年10月25日,由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承办的上海大学Physics Colloquium 暨研究生院“泮池讲坛”学术报告于校本部J楼201室举行。主讲人是等离子体物理、超导核聚变专家李建刚院士。会议伊始,上海大学物理系主任蔡传兵教授对李建刚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上海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盛万成代表校方致欢迎辞,盛书记首先对李建刚院士来到上海大学研究生院“泮池讲坛”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李建刚院士的个人事迹和对上海大学高温超导相关项目的支持与引导,随后盛书记简要地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理学院的基本情况。 在上海大学敖平教授的主持下,李院士就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为引,介绍了托克马克装置的重大意义,别开生面地以科幻电影场景中的核聚变应用吸引了学生听众的浓厚兴趣。随后,李院士讲述了国际磁约束托卡马克的发展,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的托克马克装置。回顾了我国磁约束聚变的发展历程,包括第一个托卡马克磁体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发的超环HT-7和东方超环EAST等大科学装置。之后,李建刚院士对跨国界的“人造太阳”项目——ITER计划进行了介绍,详细讲述了整个实验装置和中国的承担部分。最后,李建刚院士介绍了将由中国自主设计和研制的下一代超导聚变堆项目——CFETR。他就设计指标、关键技术等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了CFETR项目和在建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的区别和优势,并指出由于CFETR的设计指标很高,部分技术难点还处于攻关阶段,比如在中性束加热技术上有着与一流国家十年左右的差距,以及在目前的材料技术领域存在和需求指标巨大的差距等,所以达到CFETR的预期的目标,还需要全中国聚变人的共同努力。 在报告中他向在座学子列举了目前在聚变能研究中所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和对该能源利用的发展规划。在互动环节中李建刚院士回答了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谈到了装置温度的降低与材料的损耗等问题。在会议最后李建刚院士鼓励大家传承科研精神,为国家的核能事业贡献力量。 记者:张晴 摄影:张晴 代朋 编审: 周洪斌

上一条:“泮池讲坛”学术报告陈仙辉院士-场效应管调控超导和相变

下一条:关于超导带材的学术报告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